为香港开启由治及兴新篇章保驾护航
更新时间:2023-09-18 11:41 发布者:admin
任何外部干预都动摇不了中方全面准确贯彻落实“一国两制”的坚定决心,都动摇不了中国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的坚强意志,都改变不了香港由乱及治、由治及兴的历史大势
近日,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在网上举办以“国安家好”为主题的香港国安法法律论坛。与会人士回顾香港国安法立法及实施一周年的过程,普遍认为香港国安法实施一年来,国家安全得到维护、香港社会重回正轨、法治正义得到伸张,港人的权利、自由和安全得到切实保障,香港迎来由乱及治的重大转折,开启由治及兴的崭新篇章。
没有国家安全立法保驾护航,就没有香港的长治久安。香港国安法实施以来,“港独”“黑暴”等现象大大减少,香港市民基本恢复了正常生活。据香港警方统计,2019年、2020年香港罪案数分别同比增长9.2%、6.8%,而在今年第一季度,罪案数同比下降约10%。近日,香港某外资银行旺角分行营业厅拆除围板的照片在网络上流传,引发点赞热议,有市民感叹,“连银行也安心拆板,香港真的安全了”。香港紫荆研究院今年6月发布的最新调查显示,逾七成受访香港市民满意香港国安法实施成效,大多数市民从香港国安法实施后社会安定、市民安居乐业的变化中,切实感受到这部法律实施带来的好处。
国家安全是一国安身立命之本,制定国安立法是一国神圣不可侵犯的主权。一年前,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香港国安法,是行使和维护国家主权的体现,也符合国际法和国际通例。然而,一些西方国家的政客却罔顾事实,通过所谓涉港决议或毫无约束力的制裁威胁,肆意诋毁香港国安法。这是对中国内政的粗涉,是赤裸裸的双重标准和强盗逻辑。任何不带偏见的人都清楚地看到,香港国安法实施后,香港社会恢复稳定,广大香港市民和外国在港公民的各项合法权利和自由在更加安全的环境中得到更好保障。国际社会对香港经济长远向好发展的信心也在不断增强。据香港特别行政区财政司介绍,过去数月有多达500亿美元的资金流入香港,去年在香港营运的内地和海外企业超过9000家,其中1500家以香港为地区总部,充分显示了企业界对香港的今天和未来充满信心。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不久前发表报告,再次肯定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对香港发展前景投下信任票。
在中国成立100周年、香港回归祖国24年后的今天,外部势力任意对香港事务指手画脚的日子一去不返,勾结反中乱港势力在港兴风作浪的日子一去不返,企图通过施压和制裁迫使中国吞下损害国家主权与安全苦果的日子一去不返。个别西方国家出于搞乱香港、打压中国的企图,至今仍在对香港国安法说三道四,试图靠所谓国际施压、单边制裁吓倒香港、吓倒中国,纯属痴心妄想。在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第四十七届会议上,白俄罗斯代表67国作支持中国的共同发言,强调香港事务是中国内政,外界不应干涉,支持中国在香港特别行政区实行“一国两制”。国际社会的正义之声表明,个别西方国家毫无底线的谎言,越来越臭名昭著、失去市场。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香港是中国的香港,香港事务纯属中国内政。任何外部干预都动摇不了中方全面准确贯彻落实“一国两制”的坚定决心,都动摇不了中国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的坚强意志,都改变不了香港由乱及治、由治及兴的历史大势。(钟声)
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同比名义增长10.3%,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41.5%,数字经济成为我国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
坚持以习法治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准确把握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的时代内涵和实现路径,是新时代新征程把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推向前进的必由之路。
习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性回答了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形成一系列原创性理论成果。
深刻的理论来源于人民大众的实践,只有不断拓展理论的深度和广度,用“大众话语”说清“理论话语”,理论才能真正变成人民群众手中的尖锐武器。
“千万工程”把村庄整治与发展经济结合起来,以乡村经营为抓手,持续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将生态红利变为民生福利。
区域国别学是典型的交叉学科,只有从不同学科视角贡献知识增量,通过融合、碰撞和创新,才能最终形成学科共识。
我们仍需抢抓“十四五”应对窗口期,战略上保持定力,战术上灵活机动。在强化养老、托幼、家庭支持政策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房地产市场调控。
中国正在打破西方对现代化标准垄断,探索出一条不同于西方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路,创造属于自己的发展经验,为现代化理论作出重要贡献。
人是经济社会发展全要素投入中最具活力、最具创造性、最具能动性的要素,人的全面发展和人口高质量发展是经济社会可持续的内在要求。
五个坚持明确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处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产业发展与转型升级、一二三次产业结构、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国内与国际间关系的重大原则,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行动指南。
统筹粮食安全与活化乡村经济是未来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亟待通过深化耕地保护模式的创新,探索面向多元价值诉求的耕地保护新途径。
在稳经济政策措施的持续发力下,无论是需求还是供给都处在逐步恢复中。鉴于需求不足是一个时期以来影响经济运行的明显制约因素,因此需求改善较之供给改善更能有利于经济运行。
通过建构共同体记忆和一定的情感叙事策略,彰显出我们党对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历史经验和新时代新征程的新赶考之路具有坚定的历史自信。
十年来的网络立法,涵盖数字中国、数字社会、数字政府等各个领域,辐射企业、社会组织、个体等各类主体。网络立法的进程与网络深度嵌入经济社会生活的步履同频共振。
平台经济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就业、拓展消费市场、创新生产模式、国际竞争中大有作为。平台经济是数字经济的典型业态,是引领经济增长和推动社会发展的新引擎。
中国特色第三次分配是在道德力量、文化因素、价值追求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实现社会财富资源在劳动人民各阶层、社会各主体之间,由盈余方向短缺方流动或盈余方与短缺方共享的资源配置活动。
人的现代化是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社会关系和谐发展,人的素质全面充分提高。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重塑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是区域经济增长模式的空间表达,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科技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各界利益格局的调整,只有立足国家发展大局和科技发展规律,才能够保证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取得成功。
促进数字经济和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深度融合,既要推动影响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又要加快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农业新基建建设。